智慧城市建设,“供需对接”是关键
1月20日,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与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功中标青岛市市南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期),预计2022年底建设完成。
这意味着写入青岛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海信5G+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头雁工程”开始落地启动。继助力打造数字贵阳后,海信助力青岛智慧城市建设再次迈出全新步伐。
城市需求与企业研发应无缝对接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供应者,企业怎样才能精准地满足城市各方需求?政企双方的有效对接是关键一环。
作为青岛市最早一批布局智慧城市产业的企业,海信在智慧产业已经深耕20余年,服务全国169个城市,先后在贵阳建设了全国首个5G赋能智慧街区、在青岛上流佳苑小区打造了先进的智慧社区。这些先进样板之所以能够被打造出来,正是得益于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以“中国大数据之都”贵阳为例,海信自2009年起就深度参与当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城市智能交通、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智慧街区、智慧楼宇等方面的建设服务。这一个个智慧场景,无一不是需求牵引下的实践落地:
大到街区运行,小到一个井盖,城市管理千头万绪,怎样才能及时消除隐患?在全国首个5G技术赋能的智慧街区贵阳人民大道,海信按照城市管理需求,在两侧安置了智能井盖、智能喷淋、桥梁监测等10余种外场智能化设备,一旦出现井盖移位、消防栓漏水、垃圾桶满溢等异常情况,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智能派单至距离最近的运维人员。道路两侧的智能路标,酷似一个超大号平板电脑,可以上网、看小说、看视频、查询交通和周边商场,还可以玩切水果等体感游戏。
地铁早晚高峰出入口总是排队,“刷脸乘车”是否可行,能否既确保安全又提高放行效率?海信凭借自身技术能力将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如今在贵阳乘坐地铁1号线、2号线,无需使用交通卡、手机,“刷脸”即可进出各个站点,全程用时仅0.6秒,而且每天“刷脸乘车”达4万人次,基本实现“零差错”……
城市不断开放使用场景,企业加速研发落地实践,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城市的需求跟企业的研发无缝对接,必将以应用场景倒逼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人才的变革。”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总裁张四海表示,海信将把在贵阳等城市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与经验,运用到青岛5G+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头雁工程”建设中,全力助推青岛打造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的“智慧新生活之城”。
以智慧新手段助力老城区更新
5G+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头雁工程”,由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海信共同推动。根据规划,该工程包括一张网、一个云脑、三个平台、十五个业态,主要建设内容为从火车站到青岛大学沿线的主示范区、新机场高速公路的车路协同示范区、位于城阳的公交无人驾驶示范区、智能汽车示范区。“头雁工程”的实施,将改变以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都是政府投资、政府主导的条块化的建设模式,通过场景开放,带动高新技术企业把智慧城市技术和应用方案呈现落地。
“‘头雁工程’就是缩小版的智慧城市。”张四海介绍。根据目前规划,青岛市市南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将构建一个市南区级云脑中枢,汇聚综合政府、企业、物联感知和互联网等4类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智慧街区、智慧社区和智慧园区三大场景示范区,让置身老城区的市民和游客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游乐,都全方位迈入智慧时代。
这个缩小版的智慧城市,到底会带来哪些与众不同的智慧新体验?不妨看三个具体场景——
游人如织的东海路、香港路前海一线,将成为“江北一流”的智慧街区:以五四广场、八大关和栈桥等为核心的景区将建成的智慧文旅街区,以中山路沿线为核心的区域将建成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智慧街区,智慧导览屏、智慧公共座椅、智能无人机和潮汐监测系统等多种智慧化应用将全面落地。
让人头疼的“高空抛物伤人”问题,将在智慧社区里得到根治:社区里安装高空抛物监控系统,可以第一时间识别抛物行为并实时报警,还可以第一时间精准定位抛物窗口,并且能够溯源到具体的单元和户。这一系统将首批应用在汕头路社区、湛山社区和太平角社区等5个社区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中。
产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也将有一个质的提升:市南软件园和动漫产业园将实现“一网通管、一码通园、一网通办”,园区中企业、经济、资源等数据实时汇总更新,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细数这些场景不难发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是需求导向、应用导向,落脚点是消除现实痛点。正如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所言:“技术只有与需求结合,才能产生价值,才能让企业洞察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使用需求,研发迭代出更好更多的产品。”
【上一篇】 哈尔滨新区:加速培育星动能
【下一篇】 宜春“三拼三促”推进双“一号工程”